Posts

從受眾角度論民國力量策略 丁毅 2023 年10 月 2 日推特空間發言整理 第一部分: 民國力量不應主張臺北政府接管大陸 在過去的幾個月,我聽了大家的很多暢所欲言的看法之後形成了一些比較強烈的個人觀點,今天認為不吐不快,一定要借助這個機會表達出來我的看法,因為我的感覺就是,我們目前的方向走得在相當大的程度上偏離了應有的方向。 為什麼?我想指出的是,我們所要從事的事業是一項艱巨的事業,這項事業需要在國內有一批人為之付出巨大的努力。那麼在這個情況下,我們就需要從我們的受眾的角度來考慮,如何讓我們的各種方面的宣講的說辭能夠形成最大的說服力,能夠激勵更多的人付出努力來參與這項事業。 在這個情況之下,我想問大家的一個重要的問題就是,如果我們反反復複的強調將來請臺北政府接管大陸,到底對國內的這些行動者有多大的吸引力?對行動者的吸引力,大家好好想一想。 不要考慮對國內的旁觀者的吸引力。如果一個人僅僅是對這個問題感興趣,想聽一聽,想瞭解一下,一聽,“誒,臺北政府接管大陸,那麼很好,那樣有最豐富的執政經驗,各方面都可以順延對接,很好。”對這樣的人,不要考慮,現在是沒有用處的。大部分的人不願意自己付出任何的努力,你對他們勾畫出再美好的圖景,讓他們感到“誒,還不錯”,心中一高興就得了,他們不會有任何的進一步的行動。 我們要考慮的是儘量的要對國內有這樣的理想、有這樣的志氣的行動者產生說服力。那麼我們設身處地想一想,如果是一個行動者,尚且沒有接受民國理念,對民國理念或者是不瞭解,或者是有誤解,對這樣的行動者,如果我們上來就講將來中國的大陸劇變之後臺北政府接管大陸,哪怕只是短暫的幾年時間過渡,我們想一想,對這樣的即將付出巨大代價甚至承擔巨大的犧牲的行動者,告訴他們有一個真命天子在海峽對岸,他現在什麼也不做,等著我們為他們付出努力,付出犧牲,將來把他們接回來。大家想一想,這個到底有任何的說服力嗎?對國內的這些行動者和潛在的行動者而言。 這是根本的問題。歷史發展在重大的關頭、重大的節點,不是依靠全民上街、全民動員的。重大的節點基本上都是靠著少數的人推動,推動過了臨界點之後,在少數人這些巨大的努力推動之後,才會有越過臨界點,才會有成本降低、全民上街。在成本很高的時候是不可能有全民行動的,任何情況下都是絕大多數人因為勢利避害,他們至多心中有想法,他們自己不會做任何
中国转型之“民国宪政方案”可行性研究 作者:丁毅   提要    本文从规避制宪风险、保障人民权利、优化政府架构等角度论证了中国大陆民主转型的“民国宪政方案”——《中华民国宪法》略作增修后恢复施行并承袭台湾司法院释宪体系之可用部分——的优越性和可行性。修宪之难度远低于制定新宪,适当增修的《中华民国宪法》在最低程度上可以成为中国大陆转型初期的临时宪法,在更多实践和优化之后可为大陆人民永矢咸遵。台湾迄今业已积累近六百个宪法解释,其中绝大多数围绕着人权保障和政府权限,这些详细的解释和具体的案例可为大陆直接所用。《中华民国宪法》在国家组织架构方面的特色,尤其是有助于稳定政局的改进型议会制和有助于保障人权的监察院建制,亦为亮点;其在央地关系角度属于学理上的联邦制,将使以之为基础在中国大陆重建的中华民国成为事实上的“中华联邦共和国”。 关键字:中华民国宪法,司法院大法官解释,议会制,五权宪法,监察院,联邦制 引言    越来越多的人相信中共的专制统治行将就木,不管这一历史转折点何时到来、以什么样的方式发生,其后,中国大陆仍然面临转型方案和道路的问题。宪政民主制度的建立和巩固,并非一些人想当然的阳关大道,其中许多细节问题倘若选择失当,轻则引发流血冲突,重则会导致宪政民主发展的重大顿挫甚至威权回潮。中国民主力量的许多人士业已对此进行了研究和探索,见仁见智,但如果撇开的意识形态上的纷纭众说 [1] 而聚焦于西方民主国家所代表的自由民主制度 [2] 之操作性的制度设计,尤其是中央政府内部“水平分权”之维度(暂不考虑中央与地方的“垂直分权”),由于宪政民主在世界范围内并非新生事物而是存有现成的参照,近几年来人们为未来中国勾画的各种宪政蓝图之中影响较大者 [3] 皆有其师法甚至承袭的对象,似可依此划分: ·            “美国模式派”,例如许志永先生“经过逻辑推理得出美国模式” [4] ,主张以美国宪政制度为蓝本,实行总统制;高智晟先生起草的《中华联邦共和国宪法》草案亦具有鲜明的美式总统制特征。 ·           “德国模式派”,例如王天成先生主张议会制,并特别指出应当借鉴德国的“建设性不信任投票”、政党进入议会的最低得票率门槛等制度设计细节以避免议会制在其他国家呈现的频繁倒阁、小党林立等弊端。 [5] ·            “民国派